查看原文
其他

非凡十年 松山湖答卷②|创新发展:从先行先试到顶天立地

创新松山湖 创新松山湖 2023-06-08



2022年8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其中在强化源头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加速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直接“点名”松山湖,凸显出松山湖在东莞乃至地区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过去十年,松山湖牢牢把握住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以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创新生态不断积累发展增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15年跻身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2020年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成为国家科技战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科技与山水一色,松山湖创新底色从未褪色。如今,站在新的起点,松山湖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以“顶天立地”的创新格局承担更大使命任务,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

打造引领发展创新引擎



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的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过去10年松山湖在科技创新领域最为显著的变化。


2012年,巍峨山下偏僻的山坳间,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散裂中子源还未显示出全貌,只有少数人真正意识到这一大科学装置蕴藏的能量。10年后,中子源路沿线,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串珠成链,已经形成全球一流的创新平台矩阵,勾勒出松山湖科学城的清晰轮廓。


大科学装置是迈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的“入场券”。从2007年落户东莞,到2018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再到如今二期项目的加快推进,中国散裂中子源这台“超级显微镜”,在源头创新上极大提升了东莞乃至大湾区的创新能级。


“有了它,相关领域的中国科学家结束了排队申请使用国外设备开展科学研究的历史。”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院士说到。



临近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的新园区也陆续迎来了科研团队的入驻。


“新材料研发制造关系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重大需求,往往是一代材料革新一代技术,同时催生一代产业。”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院士表示。


作为广东省首批省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坚持“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两条腿走路,探索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其研究成果先后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及2020年度中国重大技术进展。


新型研发机构是重要的创新载体。目前,松山湖通过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等方式,与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近30家,在引领基础与应用研究、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孵化企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久前,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获批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创新技术中心分中心,进一步融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而由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领衔打造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则走出李群自动化、云鲸智能、逸动科技等一大批新锐科技企业。


这是松山湖创新平台与创新主体实力的一个缩影。目前,松山湖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9家、国家级孵化器15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2个。规上企业研发中心覆盖率58%,R&D占GDP的比例达15.28%。


松山湖还不断强化政策赋能,推出“1+N”科技政策体系,以政策加法为“创新雨林”带来更多“源头活水”。


在突出的创新生态支撑下,10年间,松山湖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蓬勃发展,华为终端、华贝电子、歌尔智能、红珊瑚药业、菲鹏生物、众生药业、汇川科技、拓斯达等一大批具有行业突出影响力的企业在这里发展壮大。


围绕“创新”这条主线,松山湖爬坡过坎、一路登攀,实现了质的飞跃,逐步成长为支撑东莞迈向更高质量发展,乃至引领大湾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创新引擎。



顶天立地创新格局

打破科研与产业“两张皮”



“松山湖科学城的创新链有源头创新、有技术创新、有成果转化、有企业培育,再加上科技金融的支撑,形成顶天立地的创新格局,让科技能够转化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力量。”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说到。


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忠贤院士指导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团队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成功研制出基于国产部件的先进激光镀膜设备,将国产超导薄膜应用技术推上新台阶。


“(搞科研)允许用打酱油的钱去买醋,我认为正是因为松山湖的政策和环境,这件事才有可能发生。”赵忠贤院士如此评价道。


今年上半年,材料实验室还通过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估定价、网上公开挂牌交易等方式,将骨水泥团队的两项专利转移转化到团队的产业化公司——中科硅骨(东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探索出了一条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公司的成果转化路径。据悉,骨水泥团队的这一科技成果,未来有望切入数以百亿计的医疗市场。


在癌症治疗领域,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相关技术催生的首个产业化项目——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装置,有望为我国肿瘤治疗带来重要技术革新。目前,研究团队正与东莞市人民医院共同推进临床试验相关工作,并在东莞松山湖成立了BNCT产业化公司。


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中科金沅团队耗时11年研发的无机陶瓷纳米材料集合散热、聚热、隔热三功能为一体,现已应用在航天领域及3C产品、电器、电机、电缆线散热等民用领域。


“园区内几千套科研仪器设备都可以共享,每次使用只需要几十元,如果企业自己购买可能需要上千万元。”中科金沅研发主任杨博说,“松山湖构造的科研环境比高校里面还要好”。


打破科研、产业“两张皮”,不让创新“踩空挡”,以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为代表的发展新动能培育加速拔节生长,已经成为松山湖完善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特征。




扛鼎向上突围使命

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9月,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通信的华为mate 50系列手机,新品发布会上的“捅破天”技术引发热议。这一概念背后代表的不断创新、向上突破的价值追求,与松山湖未来发展路径正相契合。


当前,由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本,正在松山湖开展系列月壤物性及综合利用的研究,将为我国下一步深空探测乃至载人登月及月球科研站建设提供技术验证。



今年建成的散裂中子源大气中子辐照谱仪,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为我国在航空、航天、通讯、能源、电力电子、现代交通、医疗卫生及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高新技术开发与行业标准制定,提供了先进的、功能强大的大气中子测试与科研平台。


承担国家使命,推进大功率激光器等技术的国产替代,推进开展光刻机光源等“卡脖子”难题研究……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研技术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张国军也表示:“工研院、广智院要做到顶天立地,支持国家重大工程,支持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以技术支持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松山湖科学城的每一次重大科技突破,都将直接推动相关领域的进步。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新征程上,松山湖科学城正勇闯“无人区”,架起“铁索桥”,拆除“篱笆墙”,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中承担更大的使命任务,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随着松山湖科学城“巍峨山下、松山湖畔,北湖南山、一核四区”的空间布局加快落地,科学城“四梁八柱”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流装置、一流人才等高端创新资源加快集聚……“空气里都飘满科学的味道”的松山湖,正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进取之心,为支撑和引领东莞乃至大湾区发展,持续输出强劲的创新“源动力”。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摄影:黄政正 康乐伟等

编辑:陈启亮

审校:黄少宏 陈启亮


【创新松山湖热点索引】

湖人秀·我们的新时代④|光大We谷:以“伙伴”理念推动新兴产业聚集“数字东莞”

安全不放假,松山湖扎实开展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有你,很重要!请积极参加核酸检测


Hi,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